61. 第六十一章 搞事路上一个都不能少……(1 / 2)

穿成亡国公主后 闫桔 12074 字 2个月前

在离开永庆的那天, 赵老太和胡志国等人在城门口相送。

临行前梁萤道“老太太就拜托胡太守照料了。”

胡志国点头,“你们路上也要小心些。”

梁萤握住赵老太的手,“待我们过去把河城安置妥当, 便来接你过去团聚。”

赵老太笑眯眯道“且放心地去,那边的老百姓还等着分土地呢。”又提醒道,“到底是才攻下来的城池, 大意不得, 定要处处防范为好。”

梁萤“嗯”了一声, “你老人家放心,我有袖箭在身。”

二人叙了许久, 他们一行人才打马离去。

赵老太目送他们,感慨道“小姑娘长大了。

“我记得才到蛮鸾山的时候稚嫩又天真,如今长成大姑娘了, 行事稳重且有主见,着实难得。”

龚大娘道“算起来明年得有十九岁了。”

赵老太瞥了她一眼, 意味深长道“这日头过得真快。”

一行人在外头站了会儿,才回太守府去了。

路上龚大娘道“阿萤跟秀秀倒是挺匹配的, 文治武功,一个擅于治内, 一个擅于攻打, 如今他们把俞州给夺了, 以后老赵家说不准还真会飞黄腾达。”

赵老太心中欢喜,“这两个孩子是挺有意思。”又道,“我马如会这辈子没什么出息, 但相看人,还是有一套的。”

龚大娘笑道“现在回想起来也真不可思议,从蛮鸾山到这儿, 这才多少年,从一县之长到一郡之守,再到俞州牧,竟变化得这般迅猛。”

赵老太“我也不曾想过秀秀会做官,虽然只有半桶水。

“当初我相中阿萤,就觉得贼有眼缘,她那面相生得极好,妥妥的富贵命,一辈子就该被供着养着。

“想来我们赵家得祖宗护佑,稀里糊涂给了这么一段天赐的姻缘。

“起初我还怕那小子把人给唬走了,也幸亏他不算太笨,把人追回来了。

“现在看到两人相处得倒也和睦,不曾红过脸,可见是合得来的。”

龚大娘“也得秀秀多谦让着些。”

赵老太“那可不,我若有阿萤那脸嘴和才干,还不得飞上天去”

龚大娘失笑,说道“阿萤那孩子,若说是官家娘子,可信;若说是富家千金,也可信;哪怕是王公贵族的金枝玉叶,说出去只怕也是信的。”

赵老太道“官家娘子便罢,倘若是那金枝玉叶落到这儿来了,我老赵家岂不得被朝廷刨祖坟”

龚大娘“”

赵老太想了想又道“话又说回来,依目前的局势,老赵家的祖坟迟早都得被朝廷刨。”

龚大娘“”

她可真看得开

一路快马加鞭从永庆抵达雁门郡时,梁萤等人在此地落脚宿了一宿,奉三郎引周太守前来接见。

之前奉三郎就已经同周太守说起过永庆郡内的情形,他根本就不信老百姓会借粮给他们打仗。

因为大家都很穷。

梁萤失笑,说道“倘若家家户户都有十多亩地种,且有蚕桑副业,只上交三成赋税,没有徭役与租子在身,他们凭什么还会穷困啊”

周太守被噎了噎,没有吭声。

梁萤道“我不清楚雁门郡里的情形,就拿我们永庆来说,几乎每家都能分得近二十亩的田地耕种,无需再额外上交租子给豪绅,也没有徭役在身,再种桑养点蚕茧来卖,只要不是太懒的家庭,粮食是足够吃的。

“这次我们借粮,一个最差最穷的县都能借出两千多石粮,且还是老百姓自主借给太守府的,他们总不至于连口粮都不给自己留,是不是这个道理”

周太守默了默,问道“如此说来,咱们雁门郡也能这般”

梁萤“自然可以。

“只要把豪绅打下来,衙门只要他们手里的田地,不要钱财,把土地按户籍下放均分,禁止土地买卖,就能彻底解决窘困的问题。

“说到底,还得看你有没有这个胆量和恒心去做。

“永庆隔壁的临都也都开始打豪绅分土地了,那许太守有把老百姓放到心上,看到永庆这边富庶,故才跟着学。”

听她这般说,周太守也不由得蠢蠢欲动。

不过梁萤让他稍安勿躁,现在还不是搞土地下放的时候,待俞州那边的局势稳定下来再说。

周太守虽然窝囊,但在治内上还是挺有一套的,同梁萤他们就郡里的治理议了许久。

这边的盐价极其昂贵,近三百文了。

梁萤当即亲笔写了一份公文信函给周太守,印上自己的印章后,让他差人送到永庆,胡太守会安排贾丛修把官盐送过来,直接压价到每斗一百六十文。

周太守很是欢喜,只觉得那女郎做事爽快又干练。

他们原本是要第二日就动身前往河城的,结果周太守邀他们到乡县去看了看。

当地妇人跟永庆不大一样,永庆那边的妇人多数会种桑养蚕,也会做纺织,这边的妇人则是做麻绣。

所谓麻绣,就是将麻剥皮捻成纺纱,而后织成布。

麻布主要有两种色,一种是本色,一种则是染成靛青。

妇人们会用“十”字针法在麻布上刺绣,花样繁多,都是简洁亮眼的图案。

梁萤颇觉好奇。

这算是当地的一大特色,多数都是做来自家用,可做围裙、布袋、门帘等,也仅仅是在郡里时兴。

梁萤在永庆那边极少看到这种麻绣。

她生了心思,说道“能给我带两匹走么,这般好的东西,藏在这里着实可惜了。”

周太守当即差人给她弄了两匹。

郡里只有几个县,豪绅也没几个,当地人很少种桑,都是种麻的多,几乎家家户户的妇人都会麻绣。

梁萤在这里看到了可以搞钱的产业链。

她同周太守说道“待俞州那边稳定了,你这边把土地下放,我给你想法子养衙门。”

周太守半信半疑,“就凭麻绣”

梁萤点头,“平阴那边的黑陶全郡都有,你这边的麻绣我也能带过去。

“待官盐过来了,我把平阴的朱家黑陶也引进来,你们衙门先免半年商税,看他们能否存活下来,可行”

周太守“行。”

梁萤“倘若朱家黑陶能在这里立足,你们衙门也能抽取一笔商税用于开支,对大家都有利。”

周太守应道“这是自然。”

梁萤“所以一开始衙门就得扶持他们,免半年商税,让他们试试看能不能在这里扎根儿生存。”又道,“他家的黑陶刚开始半死不活,后来被我用官盐带货盘活了,现如今一年给衙门上交的商税可不得了,你这边的麻绣也能效仿。”

见她说得信誓旦旦,周太守到底是信了。

用官盐带黑陶,哪个角落里都能铺到货,只要不是太差,总能卖些出去的。

在这里耽搁了两天,梁萤才打马前往河城。

他们抵达河城时,城内已经清理得差不多了,秩序也逐渐在恢复。

先前两郡只有几千人,如今加上降服的俞州兵已经有上万人。

那些兵见识过他们的厉害,不想再受被轰炸的阴影,个个都老老实实,不敢造次。

赵雉将其收编入伍。

投降的兵里有很多都是当地人,见土匪对待老百姓的态度和睦,心里头才稍微踏实了点。

傍晚梁萤等人入城。

听到他们抵达的消息,赵雉欢喜前去接迎。

当时他穿了一袭玄色大氅,整个人英挺悍利,显得意气风发。

梁萤见他生龙活虎的,心里头颇觉欣慰,想来不曾受伤。

赵雉故意打趣,朝她行拱手礼道“恭迎王功曹大驾。”

梁萤还礼,“赵太守辛苦了。”

赵雉笑着拉过她的手,是真真感到高兴,指着四通八达的街道,说道“这地方贼他娘的大,比永庆气派多了。”

梁萤好奇问“城里有多少人”

赵雉“据说有十一万。”

听到这个数字,梁萤咋舌,吃惊道“这么多”

赵雉点头,“要不然夏氏怎么会在此地驻扎呢,我仔细瞧过,里头的街巷布局当真了不得,永庆城是没法跟这里比的。”

梁萤东张西望,实在好奇得紧。

这应该是除江原外,她见到过最大的城池了。

当然,除了京城。

一行人前往州府,梁萤问起这里的秩序。

赵雉答道“目前城里已经恢复秩序,俞州兵降服数千人,共计有一万兵左右。”

梁萤很是高兴,“那挺好。”

赵雉又道“夏氏被追赶到四宜去了,让广陵跟他们狗咬狗,明儿我让姜都尉带兵去攻平中。”

梁萤“如今俞州的主力已经瓦解,在攻城之前且先劝降,能磨嘴皮子就磨嘴皮子。”

赵雉点头,问“那你说差谁去磨嘴皮子”

梁萤应道“让陈安去,他能让广陵结盟,想来也有本事劝降平中太守。”

赵雉“那便依你之意。”

梁萤想起雁门郡的周太守,同他说起郡里的情况。

赵雉低头认真听着,仿佛对这些枯燥的内政一点都不乏味。

实际上他一点都不感兴趣,但就是喜欢听她说话,不疾不徐,如涓涓细流,总是充满着憧憬生机。

他也会时不时笑着附和,毫不犹豫给她称赞,从不曾恶语相向,也不曾有过任何质疑。

对于他这种草莽来说,谁厉害谁就是老大,甭管男女,你行你上。

这种观念可比迂腐文人开明多了,不会觉得被女人凌驾就是丢颜面,也算是一种慕强心理。

梁萤也有慕强心。

有时候觉得他也算是能耐,单靠几千兵强吞俞州,虽说有火药相助,但终归得靠血肉之躯去拼杀。

特别是在扶阳被困时,她也是捏了把汗的,害怕这个男人被折损在扶阳。

也幸亏他命硬,扛了过来。

毕竟被上万大军围困,想来那时候心里头也会发怵。

晚上赵雉给她备了当地的特色菜,居然有炮豚,八珍之一。

有点像烤乳猪。

吃起来的口感没有炙烤的硬,有点像煮,但又比煮肉香,一点都不油腻。

这是梁萤第一次吃,完全打破了她对猪肉的偏见。

因为这个时代的猪肉品种跟现代完全不一样,再加之没有阉割过,所以大多数处理出来的味道都比较重。

她忍不住贪吃了两块。

赵雉问“如何”

梁萤满足地点头,“好吃。”又道,“给三娘他们送些去。”

赵雉给她留了些,而后才差人送到隔壁。

谭三娘和李疑等人同姜都尉一起唠家常,鉴于他明日就要同陈安去平中,没有饮酒。

炮豚送过来,李疑撇嘴道“那两人不知在嘀咕什么。”

谭三娘掩嘴道“你懂什么,这么久没见,总有些悄悄话要说的。”

此话一出,人们皆露出暧昧的表情。

赵雉忽地探头看他们,问“瞎嘀咕什么呢”

众人连忙道“吃酒吃酒”

不一会儿梁萤也坐过来。

大家许久未见,又齐心协力把俞州这事料理了下来,委实高兴。

人们就俞州和永庆两边唠嗑。

听到永庆那边借粮的情形,众人无不开怀。

陈安戏谑道“这倒不失为一个法子,以后没粮了就找老百姓借。”

姜都尉道“那也得手里有粮才行,临都就没法借出来。”

梁萤“明年就能借了。”

当即把临都那边的安排同他们说了说。

赵雉道“是得让许太守早些过来才行。”又道,“这边经过战乱,百废待兴,需要人手。”

梁萤问“扶阳那边目前是什么个情况”

张议说道“城里的豪绅已经被打了,乡县的还没有。”

梁萤点头,看向李疑道“扶阳就由李二过去打豪绅分土地,如何”

李疑应道“可。”

梁萤“明日姜都尉要去平中,张议你一并过去,待那边打下来后,顺道就把土地的事处理了,如何”

张议应声好。

梁萤看向陈安道“陈安身上的任务最是重要,待把平中的事情了了,便去一趟京城,花钱找关系给朝廷上贡,讨个俞州牧的名头下来。

“拿到俞州牧,便可顺理成章把其余三郡收入囊中,顺便也把广陵给收了。

“到时候姜都尉就是姜校尉,在坐的诸位想做什么官都行。”

说罢还掰着手指头数了数,“永庆、临都、雁门、扶阳、河城、平中,六个郡都是我们的管辖地,倘若再把俞州的琅琊、四宜和丹乌打下来,那就是九郡。”

陈安道“广陵可是一块肥肉,若也把它打下来,以后便可在广陵、河城和永庆三处设重兵抵御外敌。”

姜都尉点头道“河城是鹰头,永庆与广陵则是两翼。

“在永庆设兵,可保临都和雁门;在广陵设兵,可保丹乌和四宜;在河城设兵,可保平中、扶阳和琅琊等地。

“若有外来者进犯,甭管他打哪里,都能迅速回击。再加之把土地下放,让老百姓手里有粮,日后俞州富庶,必当称霸一方。”

这话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同。

只要老百姓手里有粮能养他们的兵,和黑火药的助力,日后定能与各方诸侯较量。

在场的人们全都野心勃勃,彻底膨胀了。

他们个个眼中放光,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因为这些蓝图并不是空想,它极有可能会实现,毕竟他们现在正在去执行。

梁萤喜欢他们的野心,因为野心代表着她的体制将会遍布俞州大地。

她始终相信,没有人能挑战这样的体制,它就是老百姓需要的。

只要老百姓需要它,那他们就是利益共同体。

一旦利益捆绑到一起,对公家衙门是百利而无一害,不论是养兵还是养民。

想想身后站着十个郡老百姓支撑的威力,那是相当厉害的,足够她日后去挑战这个腐朽的王朝,和整个封建体制。

她要把这个王朝推翻,把体制重建,达到她理想中的政通人和,海晏河清。

用现代人跨时代的力量去重建乾坤。

那将是一场伟大的变革。

让法治清明,让女性走出重围,让天下再无战乱之苦。

哪怕会从尸山血海里踏过去呢,他们这群执行者仍旧不会回头。

用体制去推翻统治,用火药去轰炸腐朽陈规。

所到之处,必当重获新生,欣欣向荣。

第二日一早姜都尉领兵去攻打平中,临行前梁萤再三叮嘱,同陈安说道“能动嘴皮子就动嘴皮子,尽量减少伤亡。”

陈安点头,“我晓得。”

一行人送他们离去。

之后李疑也带了兵前往扶阳,把土地下放了。

现在对于他们来说,对待豪绅的手段早已没有最初那般温和。

但凡是商贾,所有田地充公,乡绅则会留下适当的自耕地,其余充公。

如果遇到不愿意配合,非要见血的,那官兵会让他们见识什么叫烧杀抢掠。

在土地的处理上,这群人是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因为它关乎到以后能不能从老百姓手里借粮的利益。

如果说夏氏占据俞州是最大的地主,那他们想要瓜分夏氏手里的田地,唯有打死才能解决根源问题。

封建君主制跟社会主义完全是两种不同的体系,怎么可能会融合到一起呢